“海丝之光”何以照古今

2024-03-30 爱游戏体育平台入口

  温州,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孕育了多元开放、富有特色的瓯越文化和人文精神;

  温州,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其开放发展的城市定位与海丝重要节点城市特色保持高度一致;

  温州,依托遍布世界的温州人网络优势,对外交流的“朋友圈”中,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关系城市数量达36个。

  大街小巷,宾客满盈。五马历史街区、朔门古港口遗址“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古与今,在外宾们的赞美声中,更具魅力。

  从昨天到今天,大会围绕“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主题,以“1+5+N”的活动框架,共举办一场主交流大会、5场平行主题会议和N项特色配套活动。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昨天,五场平行主题会议之一,“海丝之光”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暨学术交流会,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代表,他们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遗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分享了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路径。

  海上丝绸之路是先人利用传统航运沟通世界多领域交流的海路网络,是伟大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它积累和沉淀的文化遗产是自古以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物质见证,是丝路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温州近年来依托遍布世界的温州人网络优势,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和“温州故事”,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更是弥补了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港口方面的遗址实证的缺失。

  论坛现场,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所副所长梁国庆,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黄滋,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办公室代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伊朗考古学者侯赛因托菲吉安,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利用与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圆桌对话环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丁见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温州文史馆副馆长、原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围绕“如何对海丝遗存进行保护发展”“如何加强海丝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上,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温州市人民政府完成了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海洋考古、城市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人才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也将依托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建设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温州工作站;探索海丝城市考古工作模式,联合举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专题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逐步提升中国海洋考古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至今为止,已前后来过温州许多次,有几次就为奔着朔门古港遗址来的。他表示,全球其他重要的海港遗址都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朔门古港遗址起到了“补白”的作用,堪称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因此,纵观全球著名海港遗址,温州朔门古港也算得上“独一份”。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所副所长梁国庆,2009年开始从事水下考古,主持国家重要水下考古项目二十余项,足迹遍布祖国沿海和部分内陆水域。其中,他主持了“十四五”重大水下考古项目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在这条沉船上发现大量龙泉青瓷,对研究元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具备极其重大价值。他表示,温州朔门古港和漳州圣杯屿沉船的考古发现,为龙泉青瓷外销线路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很多程度上丰富了海丝研究的内涵。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沈阳,之所以认为朔门古港遗址在中国的海丝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其实是关注它的这个体系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无论是航道、航标、海岸线,不同时期的码头,沉船、船货,它构成了一个很复杂、一个很丰富的一个体系。在他看来,主要是今后的考古工作要围绕不同的海岸线,来做完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表示,建筑史跟考古学的关系可以说是“两兄弟”。海丝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就像朔门古港遗址,周边的居民楼、高楼都建成了,大家需要从空间上怎么需求共存点。

  在他看来,对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时不止在专业相关知识上,还需要营造社会大众对于海洋文化的认同。目前来看,这种认同度是不高,因此有一些周边居民会说,这个海丝跟自己有啥关系,他们只看到在考古在挖掘,影响到他们出行或其他。因此,他认为,要做好海丝遗产保护工作,还是要让大众对海洋文化有所认同,共同来支持这一件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表示,如何去认识这些遗存,现在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案例。早几年时,大家一直就强调要加强海丝遗产的考古发掘工作,因为很多的早期的遗址或者是海丝关联点,其实都已经埋在地下,大家目前对它们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史料等方式,或其他的研究去做的,但真正的物证,有很多东西是说不清的。大家谈保护,保护的是什么,其实保护这些内涵,保护它的价值,但是如果连对象都说不清楚的时候,就很难去把保护工作做扎实。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丁见祥认为,要逐步加大综合研究力度,朔门古港遗址发现以来,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但是,关于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可以开展一些比较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表示,所有人看世界、看历史的方式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把自己当作一个中心去辐射的。在他看来,如果将来要开展海丝申遗,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工作层面的对话,能够尝试先忘记自己的身份,当然这个身份是始终存在的,但是在别人对话的时候,可以去尝试理解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说白了就是知己知彼。在某一些程度上,他认为这种海丝申遗的前景会更好。

  朔门古港遗址能够说是浙江考古的一个“金字招牌”,如何进一步擦亮这个“金字招牌”?早在去年开始,温州就已在筹谋打造古港遗址公园。去年3月,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始对古港遗址公园进行设计。作为该院首席专家黄滋表示,世界遗产名录中缺少码头遗迹,温州古港遗址的发现有“补白”之功,堪称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

  但是,这些珍贵遗产需要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是遗产本体展示,展现遗产独特性,可以是以遗址公园这种类似的有形载体为支撑,提高遗产历史形象认知,还可以是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活动等方式重现遗产文化氛围,让老百姓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简而言之,新时代的“海丝”遗产,要将其整体发展和社会价值反哺于周边社区和民众,共生共荣。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于2018年由广州市、宁波市、南京市共同发起成立,旨在通过“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形成关于“海丝”跨国文化线路的国内和国际共识,发挥“海丝”遗产在促进和支持“一带一路”世界性愿景中的非消极作用。首批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包括广州、宁波、南京等24城市。温州是在2022年加入其中。

  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办公室代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介绍了以广州为牵头城市的海丝城市联盟近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介绍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相关研究情况。他表示,多年来,联盟内部跨区域协作意识明显地增强,跨区域合作增多。通过举办海丝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海丝文化,用心用情讲好海丝故事。

  温州文史馆副馆长、原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表示,朔门古港遗址就在海坦山下,依据相关碑文记载,从海坦山到郭公山,古代应该是有大堤存在。要弄清朔门古港遗址码头的整个规模、结构等,还要依靠今后的进一步发掘,能做到更好。同时,在今后城市的规划布局中,也要充分考虑到朔门古港遗址的价值存在,做好与城市建设的共存和谐发展。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介绍,朔门古港遗址是在温州主城区内发现的一处遗址,它的保护和后续的发展,其实是面临着一系列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因为,他们在制定今年的发掘计划时,也是想利用尽量少的发掘面积来展示尽量多的成果,今年主要重点围绕水城门、三号码头南部等开展考古发掘。目前,水城门这一块遇到拆迁问题,要走一定拆迁程序,可能会延续一年半的时间,别的部分进展还比较顺利。

  此外,伊朗考古学者侯赛因托菲吉安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波斯湾北岸的历史港口Najiroum(Batane)的考古研究。

  新增城乡放心农贸64家、阳光食品作坊178家……“幸福实景”民生实事落地见效